硅PU施工对温度敏感(理想施工温度5-35℃),尤其在低温环境下需采用辅助温控设备保障材料性能和施工质量。以下是关键温控设备及适用场景:
一、加热设备
热风枪/热风炮
作用:局部加热基面或材料,提升表面温度至5℃以上,改善材料流动性。
适用场景:小面积修补或边缘处理,功率建议≥3kW,出风温度50-80℃。
优势:便携灵活,可定向加热;需注意与材料保持30cm以上距离,避免高温灼伤。
地暖系统(电热膜/热水循环)
作用:大面积均匀加热基面,维持施工区域恒温(5-25℃)。
适用场景:北方冬季室内场馆,需提前24小时开启,能耗约0.5-1.2kW/㎡。
案例:北京冬奥会训练馆采用地暖+硅PU组合,施工效率提升40%。
移动式燃油/燃气加热器
作用:通过辐射热或热风循环提高环境温度,适用于-10℃至5℃的极端低温。
参数:功率20-50kW,覆盖半径10-30m,需配合温湿度传感器实时调控。
二、材料预处理设备
材料预热仓
功能:将硅PU材料预加热至15-25℃,改善低温下的粘度和固化速度。
技术指标:仓内温度误差≤±2℃,加热时间1-2小时(A/B组分分开预热)。
恒温搅拌机
功能:在搅拌过程中维持材料温度(10-30℃),避免因温差导致配比误差。
类型:双螺旋搅拌机(带加热夹层),适用于双组份硅PU混合。
三、环境监测与调控设备
温湿度记录仪
作用:实时监测施工环境温湿度(精度±0.5℃),超限时自动报警。
推荐型号:HOBO MX2301(可生成施工环境报告用于验收)。
红外测温仪
作用:非接触式检测基面及材料表面温度,快速定位低温区域。
参数:测量范围-50~500℃,精度±1℃,适用于弹性层摊铺前的基面验收。
四、保温覆盖材料
保温篷布/电热毯
作用:施工后覆盖场地,减少热量散失,促进材料固化。
材质:PE复合铝箔(反射率≥90%),耐温-30~120℃。
成本:约8-15元/㎡,可重复使用3-5年。
临时暖房(充气式)
功能:搭建封闭空间,结合加热设备形成局部温控区,适用于室外低温施工。
案例: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硅PU施工采用充气暖房+燃油加热器,温度维持8-10℃。
五、低温施工配套措施
快速固化型硅PU
特性:添加低温催化剂,可在0-5℃环境下固化时间缩短30%。
品牌:长河集团“超能系列”、华体“球场大师”抗冻型。
稀释剂与助剂
功能:调整材料流动性(如添加5%专用稀释剂),改善低温施工性能。
注意事项:禁用含水稀释剂,避免材料鼓泡。
总结
硅PU施工需根据环境温度动态选择温控设备:
-10~5℃:移动式加热器+保温篷布+快速固化材料;
5~15℃:热风枪/地暖系统+恒温搅拌机;
高温预警(>35℃):遮阳棚+雾化降温设备。
建议施工方优先选择集成温控系统的设备,并在合同中明确温控责任条款。